今天是:

“印沙安拉”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7-7-25 15:23:52  浏览量:5731 次

摘自----侠★客的博客
   
谈“印沙安拉”的意义(如果真主意欲) 伊斯兰是穆斯林须臾不离的信仰,一切行为以记念真主为生活的目标,所以,穆斯林的语言之中多以真主的尊名表现自己的认真和虔诚。 "印沙安拉"这句话在全世界穆斯林社会交往中出现的频率仅次于见面和分别时必说的"色俩目",因此有位著名穆斯林学者形容说,"印沙安拉"是镶嵌在世界穆斯林共同语言中的闪光宝石。

    “印沙安拉”(如果安拉意欲)是一句积极向上的心态表达。当决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必定托靠伟大的安拉,如果安拉意欲必定能获得成功。在此思想指导下,全力以赴,不达成功决不罢休,即使再大的困难也会迎刃而解。
    【古兰经】中的真主启示﹕"你们不要为某事而说﹕'明天我一定要做那件事。' 除非同时说﹕'如果真主意欲。' 你如果忘了,就应当记忆你的主,并且说﹕'我的主或许指示我比这更接近的正道。'"(18﹕23-24)又说:“你们不能意欲,除非安拉——众世界的养主意欲。”(81:29).
    上述经文阐明,人的意欲是在真主的意欲之下。若真主不意欲,人的意欲无效。在真主的被造物中,大都没有意欲。如天使没有意欲只是奉命行事。无论是送命天使,还是取命天使:无论是降风雨天使,还是降灾难天使他们皆是奉命行事。日月星辰没有意欲,它们的运行依循规律。植物、矿物没有意欲,它们的存在体现真主的造工之妙。人有意欲。因为真主赋予人思维功能。真主为人们创造了思维的大脑。能运动的肢体,能说话的嘴,能听的耳朵,能看的眼睛。。
   就人体而言,体内的大都不能意欲,如呼吸,不是说你想呼吸就能呼吸,不想呼吸就不呼吸:如消化,不是说,你想消化就消化,不想消化就不消化,而是真主赋予的机能使然。再如肤色、年龄、相貌、出生地、死之处等等。这些不是依靠着人的意欲。超出了人的意欲范围。须知,认得意欲范围正是真主考验的范围。
   在万物中,人的权利最高。人可以捕捉天上的飞禽,水中的鱼类,陆地上的动物。人可以发掘大地的矿藏资源并加以利用。如开采石料,开采木料,兴修水利真主赋予人活动的自由。
    《古兰经》告诫:人的自由不能超越合法事物的范围,否则是犯罪,犯罪必受惩罚。
  《古兰经》为世人阐明,善与恶的不同性质及行善受赏。恶受罚的结局。“我指示他明显的两条道路”(90:10)
  即行善受赏,恶受罚。又说:“善人在恩泽里,恶人在火狱里。”(82——13:14)
   须知,伊斯兰命人行善,伊斯兰勉励人行善,伊斯兰告诫人行善的优美结局,同时,也阐明造恶的恶果,但没有强制。因今世是考场,若有强制,考验就失去意义,就无价值。
  《古兰经》告诫:宗教无强迫,正邪已分明。谁不信恶魔而归信真主,谁已抓住坚实的,不断折的把柄。真主是全聪的,是全知的。”(2:256)
    人的行为,主的行为,《克俩目》解释:人是行为受制约者:主是行为的主动者。人的行为:如人欲做一件事,须具备几种因素,例如木匠制作桌椅,需要木料、工具、时间:作家写文章,需要素材,工具,时间。再如,你举意明年朝勤,结果第二年染病在身,或者钱财丢失,或者朝勤途中有障碍等。为此,《古兰经》告诫信士切勿随口答应,当说:“若安拉意欲时”
    真主的行为:为所欲为,真主的行为。具备两点:一、必含哲理。二、通行无阻。因为真主的行为的主动者,真主是全能的。故真主的意欲则通行无阻。
人的意欲是在真主的意欲之下。若真主意欲时人的意欲方能奏效。:若真主不意欲时,人的意欲捕奏效。如:有人想迫害真主的使者,有人想摧毁伊斯兰事业,但是安拉没有意欲。例如,易卜拉欣圣人时期的暴君乃目陆地,穆萨圣人时期的昏王法老他们意欲消灭伊斯兰,置易卜拉欣,穆萨于死地,但真主没意欲,结果呢?乃目陆地被棍棒所击死:法老被红海所淹没,得到所应有的,可悲的下场。
    《古兰经》昭示道:“他们意欲用他们的口吹灭真主的光明,但真主只意欲发扬自己的光明,即使不信道不愿意。她曾以正道与正教的使命委任他的使者。以便他使真教胜过一切宗教,即使以物配主者不愿意。”(9:32——33)。
    科学家在航天领域里探索,研制出航天飞船等航天器,窜出地球,进入宇宙轨道,拍摄月球及其他星球上的镜头,收集资料,对宇宙的了解,人类有了点认识。然而,这依然在真主的意欲之中。
     《古兰经》昭示道:“精灵个人类群众啊!如果你们能通过天地的境界,你们就通过吧!你们必须凭借一种丙权,才能通过。“(55:33)。
     上述经文,真主晓谕精灵与人类,让他们通过天地的境界,这便说明,通过天地的境界出自真主的意欲。《古兰经》云:“你们必须凭借一种丙权,才能通过。”丙权何物?学者们解释不一:有的说科学,有的说科技,有的说知识。《古兰经》笼统地讲“丙权”但无论那样解释。大致不会离开这个范围。
     但应该知道的关键是:丙权的赋予者是谁?
他赋予丙权的意图是什么?正确的答案是:丙权的赋予者是宇宙的化育主——安拉。安拉赋予丙权的意图是让人类进一步的认识安拉的大造与玄妙,进一步认识造物主的伟大、睿智及自身的渺小宇航员在月球上没有发现任何生物、氧气、河流、树木。这进一步让人类认识并珍惜地球的一草一木,珍惜这一颗在茫茫宇宙间唯一有生命的蓝色星球。
    科学家在不断的获得新的发现,如海里的金字塔,海底建筑群等。
人们百思不得其解。实质上,人们忽略了上述经文所言:“精灵与人类的群众啊!”如果我们仔细的阅读《古兰经》,就会发现,再提及精灵与人类时,往往精灵在前人类在后,因为真主在创造人类之前,先创造了精灵,须知,精灵与天使不同,虽然都是隐形的,天使造于光,精灵造于火。天使的性质:纯诚无私,绝对顺主。而精灵理智欲望参半,有信士,有非信士。《古兰经》有一章《精灵章》。《古兰经》阐明,精灵的历史在人类的历史之前。精灵也有过辉煌的业绩,宏伟的物质文明。如苏莱曼圣人管辖精灵,指挥他们建造水下宫殿。
     "印沙安拉"这句话成为全体穆斯林互相交流的共同词语,是因为来自先知穆圣的光辉传统。 先知穆罕默德(祈主赐福于他)一生中从来没有背弃过他的任何承诺和许约。 他曾经告诫弟子们,真主不会宽恕言而无信者的罪过。 所以"印沙安拉"或"托靠真主"也就从个人的诵言而又延伸为对别人表白的誓言。 为此,出此言者不能不认真对待。
     穆斯林语言中这样一个简单的词组构成了整个穆斯林社会或穆斯林民族的性格﹕诚实可靠,言而有信。 这就是穆斯林社会的意识形态﹕做任何一件小事之前必以真主的法度所允许为原则﹔并且寄希望于真主的恩慈,祈求真主的默助。
     真主的伊斯兰是受真主保护的正道,在伊斯兰大道上真诚为真主奋斗的穆斯林仍然是大多数,正如先知穆圣生前说过﹕"在最后审判的日子来到之前,人间的吉哈德是不会停止的。" 吉哈德就是在伊斯兰的大道上为真主的事业努力奋斗,穆斯林以此保持伊斯兰的纯洁和真实,以此保卫伊斯兰的坚强堡垒穆斯林社会。 他们的奋斗表现在清真寺里,每天净身净心地祈祷﹔表现在家庭中,善待老人﹑妻子﹑儿女和邻居并且用伊斯兰教育他们﹔表现在社会上,他们为维护真理与伪信者坚决斗争﹔表现在战场上,如车臣﹑巴勒斯坦﹑克什米尔﹑南斯拉夫,他们为保卫伊斯兰和维护穆斯林同胞的利益与伊斯兰的敌人展开殊死的斗争。
      "印沙安拉"或者"托靠真主"是诵言,也是誓言,是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指望真主的恩慈和护佑。 大家都知道穆圣时代一个牵骆驼人的故事。 他来到集市上,把他牵来的一头骆驼放手不管了,他对人们说,真主会替他保管骆驼的。 先知穆圣建议他,先把骆驼拴好,然后再祈求真主的恩慈。 
     因此,当我们口出"印沙安拉",不是不做任何努力,完全听凭形势发展的摆布,自己坐等后果﹔更不是把"印沙安拉"当作一句口头语,说过之后没有行动,完全不负责任,那样的话,等同于说谎和欺骗。 我们应当认真地对待"印沙安拉"或"托靠真主"这句严肃的诵言或誓言,言而有信。言必有行,行必有果,才能把问题交代清楚,对自己问心无愧,才能保持自己纯洁而高尚的信仰。 如果在自己尽到了最大努力的情况下,而发现事与愿违,这个时候,要进一步参悟真主的恩典和智慧,应当说﹕"我的主或许指示我比这更为接近的正道。"

        下一页:伊斯兰教八大禁忌